整改成效:
(1)进一步完善院校二级管理机制,提高了各校区的办学活力
学校按照鼓励什么就奖励什么的原则,2019年制定了《广东药科大学教学奖励办法(试行)》、修订了《广东药科大学校级科技成果奖管理办法》;激励学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增加社会影响力、补充办学资金来源,扩大学院资金分配和使用自主权,推动包括课酬分配、绩效工资分配等在内的权利下放。
(2)各校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均衡发展
①网络多媒体教室增加25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增加3062.58万元。2019年体育场馆总面积增加了约3万m2,投入117.3万元购置、更新了体育教学设备,更好满足了各校区体育课程的教学和师生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需求。图书馆藏新增约51000册。
②中山校区的教育资源显著改善:广东省市共建本科高校重点项目投入600万中山校区建设中山校区教学公共平台,包括经管类和理工类专业的实验中心的改造、健康产业协同育人基地的拓展,形成与区域健康产业发展相适应、学科专业之间相互支撑的专业体系,为中山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投入7150万元用于建设香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药科大学分中心及中山校区科研公共平台(大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投入3500万元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技术专业中心,为中山校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③云浮校区的教育资源也得到明显改善:引进常驻云浮校区的博士学位教师21人。省市共建使教学科研条件较好满足教学需求:新增教学用地2.5万m2,体育场馆总面积新增2.70万m2,增加了排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等适合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新增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学科研设备总金额1600多万元。
目前云浮校区总建筑约33万㎡,其中行政楼为0.8万㎡,中医学院为1.1万㎡,健康学院为1.1万㎡,信息工程学院为1.9万㎡,护理学院、中药资源学院共2.1万㎡;解剖标本中心为0.3万㎡,南方中药资源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共0.3万㎡,图书馆为2.8万㎡,公共实验大楼1万㎡,公共教学楼、外语语音室及计算机室、大健康数据中心及教育技术信息中心共3万㎡,会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与培训大楼、中国医学整合联盟大楼共3.8万㎡,公共科技平台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为4.7万㎡,学生宿舍为6.8万㎡,教师住宅及公寓为1万㎡,专家楼(院士楼)为0.2万㎡,饭堂及后勤服务用房共1.7万㎡。
(3)每个校区都配置了校级督导,督导工作更全面,为教学质量同质化保驾护航。2019年聘用校级教学督导30人,各学院(部)也补充更新了督导专家。在保持大学城和中山校区原有良好教学质量管理基础上,重点加强云浮校区的督导力量。除了常规督导,学校还专门聘请了原食品科学学院院长高永清教授为云浮校区的常驻督导。
(4)办学理念在各校区深入人心
文化机制建设成效:学校坚持文化价值引领,落实《广东药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定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确保了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不断创新发展。
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成效:健全文化标识,完善了以校徽、校歌、校训、校风、校旗、官方形象宣传片为代表的形象文化符号体系,按照凸显校园功能、强化医药特色、整体协调统一的原则,规范和完善了校园建筑、道路和景观的命名,大力宣传弘扬并践行“药学中西、医道济世”的校训和“励志笃行,融通日新”的校风精神。丰富了学校形象品牌的形式和内容,让校园文化弥漫于校园周围又显形于个体行为,使其成为师生、校友更自觉、更鲜明的心印,形成广药大共识,形成相对稳定又深具我校特色的学校精神。
校园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成效:构建了“一网一微一报”(校园网、微信、校报)平面媒体、多媒体和新媒体等立体多样的文化传播体系。充分运用新媒体灵活立体的校园传播平台,发挥宣传教化功能、传递校园“正能量”。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成效:打造了一批有影响、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国内高端论坛,形成了学术文化品牌;发挥工会、团委等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在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精品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打造、扶持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学生学术社团和具有医药院校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
2.专业建设内涵需要进一步深化
学校目前设置了44个专业,部分专业培养方案相似度高,学校的优质资源、优秀师资多集中在医药类专业。由于学校的特性和发展历史等原因,学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为代表的“非医非药”专业的建设程度滞后,发展水平不高。
整改措施:
(1) 完善专业建设机制
学校制订《广东药科大学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的动态调整体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根据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结合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及第三方评估机构调查结果,对办学基础弱、服务面向窄、培养质量低、就业前景差、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限制招生、停止招生、专业合并直至撤销,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为核心,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2)加强专业分类建设
①以申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抓手加强传统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2019年6月,学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专业建设的通知》要求,开展本科各专业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配备、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方面的自查自评。2019年10月,学校在各专业自评工作基础上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调研,全面总结各学院目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以问题为导向分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2019年11月,主管教学副校长以《齐心协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为主题,给教务处全体党员和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大学上了专题党课,从本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流本科教育的评价标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措施四个方面,以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深刻地阐述了我校本科教育的建设目标与现状、问题及学校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②结合健康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相关特色课程群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建设,选择办学成熟的方向进行本科新专业申报。其中化妆品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可推进化学与药学两大学科的交叉融合,凸显医药特色;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可完善我校临床医学建设体系,加强附属第一医院整体学科建设力量。
③针对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代表的非医药类专业,校院两级加大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引进、培养和教学督导力度,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