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才培养过程对培养目标支撑不足的整改与成效
问题:培养过程某些方面不能很好地支撑培养目标
1.教育教学改革顶层设计有待加强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缺乏全校性的顶层设计,主要的优势学院缺乏教育教学改革的宏观思路和实施方案。学校虽然有下达一定量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但是整合的力度不够,目的性不强。到目前为止,学校没有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虽然学校提出的十年内,争取获得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2~3个,要实现零的突破目标,但却缺乏十分明确的成果选题和培育对象。
整改措施:
(1)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顶层设计
设计本科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路径:把握国家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脉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广东药科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若干意见》《广东药科大学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政策。
(2)加大教学成果培育力度
积极组织教学改革成果专题报告会、教学改革专题座谈会,邀请中国药科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在大学城校区和中山校区组织系列教学成果培育专题讲座,邀请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为我校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进行指导。组织召开教学成果培育工作会议,部署各学院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基础上,形成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主要选题和改革内容。
整改成效
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取得显著进步。2019年,我校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其中,郭姣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元整合的“大药学、大健康”医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陈燕忠教授主持完成的《药医工融合培养应用型医药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和李黄金教授主持完成的《理工医融合的生物医药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省级一等奖,王淑美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全产业链的中药学实践创新人才“五能四维”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蔡永铭教授主持完成的《医工结合,产教融合,医药信息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二等奖。对4项省级一等奖项目进行培育,力争在202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取得突破。
2.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核内容和方式还不能完全支撑人才培养目标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还不够,没有与方案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修订要求与时间节点;教学大纲和教案关于目标的规定都是以掌握、熟悉、了解的体例出现,普遍比较简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有待加强,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还是占主导地位,缺乏如小组讨论、三明治教学法、翻转课堂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缺乏形成性评价,成绩评定多为传统的“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期末考试记忆型题目占比过大,难以考核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缺少分析评价问题以及提出自己观点的试题。
整改措施:
(1)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本要求,全面启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梳理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及学分要求。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组织教师全面制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新的教学大纲突出以下原则:符合课程教学目标;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各门课程注重形成性评价,须列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具体比例。
(2)推进考核形成性评价改革:在新修订的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注重形成性评价,每门课程都要根据课程特点列出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及其在成绩评价中所占的百分比。
整改成效:
(1)出台《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①通识教育得到加强:公共选修课设置12个学分,比旧版公共选修课增加2学分;在原来设置创新创业类、公共艺术类两个板块基础上新增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两个板块,其中,创新创业类和公共艺术类均至少需要取得2学分,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均至少需要取得4学分。
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体系更加完善: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从旧版的公共选修课“创新创业教育”板块改列入公共必修课;二是在公共选修课中设置2学分,三是要求各专业在专业课中明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四是在第二课堂学分中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以构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③专业选修课大大丰富:旧版专业选修课都为限定性,新版要求给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合计所占总学分比例若“国标”无明确要求,原则上应占总学分的25%以上。专业选修课设置的课程总学分须达到应修学分的1.5~2倍。
④2019年11月出台了《广东药科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2~4个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2~4个学分)、创新创业类(2~4个学分)、文化艺术与体育类(2~4个学分)四个类别,要求学生每个类别最低获得2个学分,最高不超过4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满10个第二课堂学分。
(2)2019年11月已完成所有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新的教学大纲突出以下特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形成性评价,根据课程特点列出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及其在成绩评价中所占的百分比。
(3)形成性评价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建构、考核和管理。及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理解能力等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
3.课堂教学改革有待深化
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板书设计比较薄弱,PPT设计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师生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大部分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教师没有结合问题驱动、领域前沿等这些方面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理解,不利于学生专业视野拓展和创新思维的养成。部分教师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态和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跟进不足。教师系统深入的教学研究论文较少。验证性的教学多,探索性的教学少。课堂上多数教师缺少对重要学科学术术语的双语化教学,虽然在部分实验班级开展PBL、翻转课堂教学,但未能普及和推广。